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台北縣漁光國小背景分析

裁併校風潮背景分析:
96 學年度開學,190 萬名學童迎接新學年的到來,但是就在不知不覺中,全台各地許多位於偏遠地區的迷你小學,在暑假期間已經走入歷史,消失不見。根據統計數字,學生人數逐年減少,94 年國民小學在學人數比十年前少了二十萬,偏遠地區學校的規模本來就不大,在少子化趨勢下,台灣迷你小學愈來愈多,百人以下小學十年前有 499 所,一路攀升到去年的 569 所,而國民小學過於迷你,已成為各縣市政府龐大的財政負擔,因此各地政府紛紛建議小校裁併。民國95 年,台灣一共消失了 35 所學校,有的被降成其他小學的分校或分班,有的則是直接被廢掉,學生必須轉到他校就讀。例如,台南縣裁併了 9 所學校,有 4 所國小被降為分校,5 所分校被廢校;嘉義縣裁撤 12 所學校,整併了 7 所學校,雲林則裁撤了 4 個分班,台北縣則將以遊學課程聞名全台的坪林鄉漁光國小,降為坪林國小分校。
截至 2007 年教育部列為偏遠小學者共有 744 所,而根據教育部 2006 年統計,全國一百人以下的小學 535 所,合計 3323 班、34807 人,每班平均 10.5 人,2007年增為569所5,從1999到2006年已經有114間學校消失了。

資料來源:政大 NPO偏遠學校論壇,<另類 in,小校 up>,政大 EMBA主辦,2007年,8月31日


臺北縣政府有見於部分偏遠學校之社區人口流失嚴重,學區內學齡人口逐
年減少,即將面臨併班或被裁併為分校,為此臺北縣自 92 學年度起陸續將偏
遠學校轉型為特色學校,其目的有三(臺北縣政府計畫方案,2004) : (一)偏遠小學人數逐年遞減,但擁有優越之人文、自然條件,鼓勵各校充分運用資源,
弘揚當地文化及多元發展。 (二)將偏遠學校之本位課程與特色教學,提供給
他校學童,共同分享偏遠學校之「場域課程-創意教學-體驗學習」 。 (三)讓偏遠小學轉型為特色學校的經營模式,以開創新的視野和行動,提高各校教育
的附加價值。
「特色學校」 別於其他學校之處,就客觀條件而言,指學校所在的地區,
其自然或社會環境、歷史、文化傳統的差異、學校資源的分配;就主觀層次
而言,指校長對學校教學目標選擇及教育價值取向,個人閱歷、教育思想等。
必須整合社區及教職員工等資源,在辦學型態有意識的選擇與創新,這些特
色必須能符合實際環境,尋求長期穩定的發展,且有利教育品質提昇的特殊
辦學模式,從各方面向度思考出發,公辦民營或是整併方式都視為可能之列,匯集多方意見後,由 18 所國民小學開始試辦「特色學校」方案。希望藉由此方案的推動,能讓這些學校活力再現。經由會議討論大家取得的共識為「為永續發展並善用原有硬體設施、豐富教學資源、發展經營特色,亟需構思良好發展策略,以維繫各校之生存。要創造偏遠學校之品牌課程,為偏遠學校的發展找出最佳方
案。」此一方案開啟臺北縣偏遠國民小學另一條教育活路,從以往以校內學生
為唯一學習對象的學習模式,改變為開放校外學生進場學習的動態學習模式。
92 學年度開始的 18 所偏遠學校在經由 92 年 8 月份的第一次研習後,就
陸續展開特色學校課程的推展活動,發展出以體驗模式者有:林口瑞平國小
(海洋瑞平-地質生態環保) 、萬里大坪國小 (自然體驗營) 、萬里崁腳國小 (自然生態營隊) 、瑞芳鼻頭國小(社區體驗營) 、貢寮吉林國小(生態學校遠來方案)等五校;以主題模式者有:烏來福山國小(Ga ga 體驗營) 、石碇雲海國小(藍染 DIY、自然生態體驗、山林遊戲等) 、三峽五寮國小(竹之風華) 、八里長坑國小(小記者-八里采風) 、林口興福國小(興福高爾夫休閒育樂營) 、瑞芳瑞柑國小(瑞柑生態村) 、瑞芳九份國小(九份流金歲月人文探訪)等七校;營隊遊學模式:坪林漁光國小(漁光遊學) 、三峽建安國小(螢火蟲自然生態學校) 、三峽有木國小(自然生態體驗學習之旅) 、汐止東山國小(與自然共舞) 、平溪十分國小(十分超炫行) 、雙溪雙溪國小(雙溪趴趴走育樂營)等六校。
自從民國七十年翡翠水庫闢建之後,台北縣北勢溪源流區一帶的學校就以每五年遞減一所的速率走向歷史,70 年的碧山國小,75 年的闊瀨國小,80 年的泰平國小,85 年的永安國小,經不起人口大量外移,出生率一直下降的趨勢,隨著學生人數的遞減,不是遭到裁併,就是畫下休止符。台北縣漁光國小位於坪林山區,郭雄軍校長自 91 年 8 月接任校長後,為了彰顯學校存在的價值,以「坪林產業課程化,漁光課程產業化」為標竿,將坪林茶鄉產業與景觀特色,融入課程設計,以不同於傳統學校經營的觀察和思維,推動「假日學校」方案,運用漁光國小擁有的渾然天成的生態環境,將學校方圓十公里週邊的自然生態、人文資源編寫成二十項主題課程,吸納四周的天然山林溪流和茶園為學生延伸教學的場域,也藉由設計出的各式探索學習活動課程,吸引外地學生到漁光遊學,結合休閒旅遊方式,讓參與者從「現場實境」的場域學習,得到知識的體驗與印證。漁光國小以「創意遊學」發展為學校特色,並期能活絡學校生命力。
由於科技蓬勃發展,帶動人口向市中心湧入,對漁光國小這樣的山區小學造成前所未有的危機。有鑒於此,漁光國小 2002 年新上任的校長郭雄軍,為了拉近與城市學生的距離,特別想出「假日遊學」的方案吸引學生回鄉就讀。除了以該校豐富的景觀生態設計出一系列的遊學單元,還向外延伸到對面 5 千公尺長的茶園觀光步道以及茶葉博物館。雖然漁光國小假日遊學及生態教學可謂成效卓越,但還是難逃廢校的命運,台北縣教育局在2006 年將漁光國小併入坪林國小,並更名為坪林國小漁光分校,86 年歷史的漁光國小走入歷史。漁光國小假日遊學課程吸引全國各地小學生到校進行生態教育,可見其辦學受到肯定,只因以教育成本為考量,而被降為坪林國小分校的漁光,遊學課程則陷於停擺,在所有學生都畢業後,仍難逃廢校之命運。

漁光國小個案背景分析:
一.位置
漁光國小位於台北縣坪林鄉漁光村,坪林鄉東北接雙溪鄉,西南接石碇鄉、烏來鄉,東南與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毗鄰。坪林為北宜公路的中繼站,西距臺北市38公里,東距宜蘭市42公里。全鄉多為山地,北面為伏獅山區,南面為阿玉山區,有北勢溪蜿蜒全境,西流至龜山與南勢溪會合為新店溪,北勢溪流經坪林村,河谷平原分佈溪流兩岸,海拔約兩百米,為坪林鄉之主要聚落所在,並為水源保護區及觀光勝地,漁光村距坪林街8公里,約車程15分鐘,全長26公里盡尾是雙溪鄉能延伸至九份山、金瓜石。主要經濟農作物為文山包種茶,擁有山林景觀生態,包括台灣藍鵲、翡翠樹蛙等稀有動植物。本個案之校區因此將校區分為螢火蟲棲息區、樹蛙水池、生態池、稀有植物區、原生植物區、蜜源植物區、生態步道區。





二.居住居民人口數:
依據95年6月資料顯示,深坑鄉戶數為2324,總人口數為6721,漁光村戶數390,總人口數957人(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95年6月) ,至98年6月統計,深坑鄉戶數為2394,總人口數為6559,漁光村戶數396,總人口數947人

三.教育
漁光國小學區在北勢溪上游,自從10年前成為翡翠水庫水源區,政策性禁止開發之後,這一帶人口一年比一年少,漁光國小似乎再也不可能回到當初曾經有3、400名學生的盛況。郭雄軍校長認清現實,這裡地處偏僻交通又不便,不可能吸引外地學生來長期設籍就讀,但是學校這麼大,設備也齊全,山區美景又這麼令人身心舒暢,乾脆開辦遊學課程,和老師們一起設計內容,1天、2天到3、5天,讓外地學生來好好認識坪林,也重新利用原本閒置的多餘教室空間。
  遊學課程目標:
1. 促進互動情誼,進行「現場探索-體驗學習」親近大自然活動。
2. 踏察水源區的山川與茶鄉風情。
3. 親子同遊體驗之學習樂趣。
   
課程精神主軸:
1.主張- 坪林產業課程化、漁光課程產業化
2.首創- 假日學校-全年無休-每年10000人。
3.標榜- 好山好水好漁光、讀天讀地讀十方
4.開闢- 遊學牧場-現場探索-體驗學習
5.經營- 五星級學習旅館、新品牌遊學課程
6.實踐- 讓知識走出書本、讓能力走進生活

四.政治勢力分布:
漁光村村長: 白明堂,曾任漁光國小學生家長會會長
坪林鄉議員: 陳永福,曾就讀於坪林國小

五.政治與經濟因素:
一九九五年省政府還在的時候,就提過希望在三到五年內裁併十五所迷你小學,主要的理由是學生數量少、以及節省經費,因為廢掉一個學校可以節省大約六百到一千萬的費用。二○○○年政府愈來愈窮,就有政策是:少於六班以下的小學就要裁掉。最激烈的是到了二○○四年,監察院裡面有兩、三位監察委員,在調查之後行文要求行政院裁掉少於一百人的小學,他們認為這樣一年可以省下五十一億的教育預算。
這些都是中央的政策,可是,國民教育是屬於地方自治法範疇的,縣市長因此有決定權。上述政策都屬於教育部建議、或是由監察院發函教育部,請教育部行文各縣市,可是要不要做是各地方政府的權限。因此,各地方實施的情況不一樣,有些地方落實的很積極,像是屏東縣,過去幾年內就裁廢了二、三十所小學;台南縣這一、兩年內也裁併很多,今年原本計畫要裁十七所,後來只裁併九所,主要是因為遇到地方上的反彈。另外,每個縣市又自己調整裁併學校標準的人數,中央建議是一百人,有的縣市改成六十人,結果縣內的學校發現自己只剩下五十八人,就趕緊跑去隔壁鄉鎮借兩三個人頭過來。教育部、中央的立場都是建議,每個縣市都有不一樣的規定。
回到經費的問題上,廢校後的錢,不是省下來、也不是錢被挪到哪裡去,根本是沒有那個經費,因為各縣市政府都嚴重財政赤字,都是能省就省。
早期的坪林,由於一直是台北近郊的主要茶鄉,加上位處台北與宜蘭間要衝,許多古道闢建於此,當年應有一段繁華歲月!
坪林鄉原有三所小學,包括坪林國小、闊瀨國小及漁光國小,民國76年闊瀨國小首先廢校!這是一所成立於1911年的小學,廢校之時已有76 年歷史,因為坪林鄉屬於翡翠水庫水源保護區,多年來當地土地無法多做開發,以致人口嚴重外流,學校招不到學生,闊瀨國小遺址仍在,只是已經改為台北縣童軍營地。
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力保了大台北地區數百萬民眾飲用水的品質,卻讓翡翠水庫上游集水區的坪林、石碇、雙溪等鄉鎮受限於土地等開發無法展開,居民求生不易、人口嚴重外移,多數人只是落籍於此,大部分鄉民都是出外謀生,流落異鄉。帶來學校廢校、公車停駛等危機。
漁光國小也算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校園內的舊校門上,可以清楚看見創立已達八十餘年歷史的紀念文。民國95年,這所學校改制為坪林國小漁光分校,理由和闊瀨國小一樣,地方政府無法承擔龐大教育經費。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50901/01.htm)

永續校園之規劃與學校網路行銷策略

一. 緒論
在國際化、全球化與自由化的世界潮流下,全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產生急速的變化,一系列的教育鬆綁改革政策,透露出教育市場自由競爭的趨勢,因此,公立學校將會面臨與私立學校自由競爭的壓力,也唯有透過行銷策略,將自身的優點、特色推銷出去,才能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台灣為因應國際上永續發展思潮,全國各級學校興起校園永續發展運動,民國91年起,教育部推展「永續校園推廣計畫」,以達成進步、安全、衛生、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環境空間。計畫施行至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學校積極加入永續校園的行列。這些成果對學校教學與環境上有實質的助益,更在學校品牌行銷形象上加分不少,本文擬以推動永續學校如何規劃與施行網路行銷為主題,探討永續校園網路行銷的現況。

二. 永續校園之意涵
「永續校園」之意涵,可從一些專家學者和相關權威機構的描述來界定。「永續校園」的原始意涵指在學校行政人員、師生及相關組成份子等,透過適當的經營、管理教育方式,使得校園得以持續經營,甚至更加蓬勃發展。澳洲環境及襲產部門(AGDEH3,2005)認為,「永續校園」是將永續教育與可見的環境的、經濟的、教育的與社會整體結合的整合方案。教育部(2003)界定「綠校園」,2004年更名為「永續校園」,是將已具備環境自覺及實踐能力的綠色學校,施以綠建築及生態校園環境改造技術,使符合永續、生態、環境健康原則之校園環境。
在永續校園在內容上,則可採用王鑫所提之校園綠色教學、校園綠色生活、校園綠色政策及校園綠色空間等四大探討方向,內容上強調了學習教材、生活體驗、政策擬定及空間創造等軟硬體實施之必要性,認為「永續校園」為應用本土化之永續校園建築技術與生態式校園環境結合所建構而成,符合永續、生態、環保、健康等原則且與世界接軌。(王鑫,2000)。


三. 學校行銷策略之內涵
我國公立國民中小學在學區制度下,是屬於受保障的單位,然而,隨著
教育自由化意識的升高、家長對教育選擇權日益重視加上少子化情形日趨嚴
重,學生與家長期盼學校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教學品質,已是普遍的現象。
公立學校追求學生與家長認同與支持,面對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浪潮及社區家
長的殷殷期盼,行銷理念開始在學校組織萌芽,學校的經營者也開始重視學
校行銷的工作。
就學校行銷的內涵而言,可分為學校內部行銷、學校外部行銷及學校互動行銷等三個面向。學校的內部行銷就是學校將行銷技巧運用在學校的內部顧客上(教職員工),視和肯定其在學校的存在價值與重要性,並且將學校所設計、規劃的內部產品,如學校的辦學理念、組織文化、特色課程與活動等,行銷給內部顧客,透過學校教職員工的滿意度間接來提高外部顧客(學生、家長)的滿意度。
學校的外部行銷是經由適度的行銷管理與策略,將學校的優良文化氛圍、辦學風格、發展特色、經營理念及各項績效等,傳達給社會大眾與家長,以滿足
其屬性與需求,來獲得支持與認同。並使社會大眾、民意代表、學生家長等
了解學校組織之功能與目標(司徒達賢,1999)。
學校的互動行銷是教師或行政人員與學生、家長、社區人士的互動過程中,教育人員必須運用互動行銷技巧,有效的傳達其專業知能,並使之能感受到
服務的品質,獲得信賴,贏得口碑。學校辦學績效透過家長口耳相傳,經
由產品新聞,建議及個人經驗的型態,可適時發揮告知和影響的功能。
學校為達成行銷之目的,需將行銷觀念付諸行動,方能達成彼德杜垃克(Peter Drucker)所說:「行銷的目的在使銷售成為多餘,也就是說行銷是在真正瞭解消費者,提供合乎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此時產品或服務已自然達成銷售功能。」Kotler與Fox(1994)在其著作「教育機構的策略行銷」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一書中指出教育機構有三種行銷策略(許詩旺,2002)
1.單一化行銷:
採行單一化行銷的教育機構對於市場區隔的差異不予重視,主要著重於學習者共同的需求。此行銷策略假定學習者的需求相似,不重視消費者的差異性,教育機構僅提供單一的課程,並且試圖讓所有的學習者去接受它。好處是降低活動的成本,對於許多缺乏經費的教育機構,經常使用此一策略。在無法滿足個別需求的情況下,產生兩種可能結果,一是需求強烈的學習者會轉而尋找並參加其他的教育機構的活動;另一種則是降低了學習的興趣,讓學習者對於學習索然無味。
2.差異化行銷:
教育機構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教育方案供學習者選擇,但是這些方案各具有不同的內容及特性,讓消費者依據個人的需求去找尋適合的方案;因此,這樣的行銷策略是提供不同的產品給消費者,並且針對不同市場區隔的需求設計不同的產品及行銷方案,如此學習者參與機構辦理的學習活動時,會得到相當高的滿足,同時增進消費者對於機構的認同感。但相對使成本增加。
3.目標行銷:
教育機構事先做好市場區隔,然後選擇其中一個來發展適當的行銷組合,藉以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這種行銷策略是針對所選定的目標市場的消費者進行服務及滿足目標市場消費者的需求為主,也是滿足市場需求最適當的策略。但目標行銷必須冒著萬一所選擇的市場衰退或消失的風險,不過學校單位較不需擔心市場的消失或流動,採取行銷策略時,可以採行此原則。
在具體施行上,學校可藉由提供之有形或無形的服務,諸如規劃高品質的課程內涵,據以培養學業成就、品德操守及生活常規優良的學生、鼓勵學生創發與展現學習成果、安排多元化的課程內容、提供各學習領域全方位的學習內涵及強化提升行政服務的品質並予落實,以獲得學生家長及社區民眾的認同、營造具附加價值的服務及利益,如妥適的校園規劃、教 學設備的充實精進、擴充並有效運用教具、即時更新各項軟硬體設施、不斷提升學校聲望及整體形象等。
對於學校事務之內外部的所有相關人員,包括學生、家長、校友、行政人員、教師、大眾傳媒、政治人物、社會民眾及各界相關人員等,透過人員相互的接觸與服務,進而增加對於學校辦學的支持與學校願景、教育目標及理想兒童圖像的達成。
學校透過行銷策略的運作,將學校願景、教育目標、優良校風、學校文化、辦學績效、發展重點與學校本位課程等,傳達給學校內外部顧客瞭解,期使其在獲得實質的協助與資源下,增進彼此了解,攜手共創親師生三贏的教育場域,以提升並永續經營學校整體的形象。

四.學校網路行銷策略之內涵
網路行銷(internet marketing)係指透過網際網路或網站為行銷通
路,將理念、產品及服務資訊傳遞給消費者,以同時滿足顧客的需求並達
成組織目標的歷程。不但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更可增加資訊的流通、
交換與分享所帶來的效益。
學校行銷始終是和三個要素結合在一起的: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這三個環節的流暢運行才形成了整個良性循環,係指透過學校網站(網頁)為行銷通路,將學校辦學理念與績效、學校特色,行銷予學生、家長及社會大眾,以提升學校形象,凝聚學校成員共識,滿足顧客需求以獲得支持與認同、並能達成學校
教育目標的完整歷程。(褚榮堂,2005)

五.永續校園推行與學校網路行銷措施之配合:
目前永續校園學校行銷的主要重點定位要能宣揚永續校園環境設施與課程的精神及強化學生永續觀念與環保行動(產品與服務),以便使永續校園的精神,深耕於全校教職員生的行為改變並能瞭解其中所蘊藏之關鍵利益;並爭取社會人士、家長及上級機關的認同、支持或瞭解。而配合學校本身條件、當地社區特性、學校文化所發展而成的永續校園概念,就是最好的網路行銷素材。
學校網路行銷的主要重點在:永續校園環境設施、學生永續觀念與環保行動、學校環境教育的課程內涵、對校園永續發展的辦學理念。學校須定位本身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以便使顧客能瞭解其中所蘊藏之關鍵利益,舉凡某所學校欲將自己定位成「學習成就最佳的學校」,便經由課程、教學、設備及公共報導等管道來傳達強化「學習成就最佳」的關鍵利益,讓顧客了解,並進一步建立學校品牌的「價值主張」。


(深坑國小即以永續校園與學校發展之願境作為網站首頁的宣傳)

永續校園學校行銷在推展上發揮了以下功能:學校特色與理念的發展及傳播、協助推展永續發展觀念、提升學校的口碑與形象、增進家長及社會人士對學校的瞭解與認同、有利爭取更多政府經費、塑造學校優良文化。學校行銷提供學校教師及主管,辦學成功的忠告、提昇學校聲譽、呈現民族特性、給予父母選擇資訊、招募新生、爭取政府經費和募款。所以目前永續校園學校行銷的推展功能上要能傳播學校永續特色與理念的發展,提升家長及社會人士對學校口碑與形象的瞭解與認同以提升學校聲譽,進而能爭取更多發展永續校園學校的經費。

(學校必須形塑學校永續經營的策略,善用政府網站書寫計畫,以利爭取經費)
在永續校園的推動上,校長所扮演的領導角色為學校管理者、永續理念推動者、行政決策者以及資源爭取者。目前校長在永續校園學校行銷上的角色扮演要能成為全能的學校管理者,繼續永續理念的推動、永續校園政策的規劃決策,進而能爭取更多發展永續校園學校的環境資源與經費。(劉懿萱,2005)
在學校以網路行銷永續校園的過程中,舉辦教學成果展及建置網路資訊是最常用的行銷活動。在永續校園環境規劃設計的網站內容上,以資源回收再利用、落葉與廚餘堆肥、節約能源設計措施、透水鋪面為最多。而如何加強師生永續校園的理念、與社區建立良好的公共關係、教師認同學校永續發展重點項目在學校網站上的呈現,以及透過網站探討對於永續校園遠景的互動性,是目前學校在網路行銷永續校園的理念上較為缺乏的,不過隨著電腦軟體的進步,這是可以克服的技術。
施行永續校園似乎是全體學校目前追尋的目標,實體上的永續校園的改善與經營措施是學校推行永續校園成敗的關鍵,但在虛擬的網路部份,如可以透過行銷的方式讓大家知道學校的成果與困境,在找尋外部支援與資源的過程相信會更為順利,對校務的推行也更有利。



參考文獻:
王鑫(2000)。環境教育與永續校園。環境教育研討會手冊,6。高雄市,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市:天下文化。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劉懿萱(2005)。國民小學永續校園學校行銷現況及其策略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褚榮堂 (2005)。應用學校網路行銷於國小校園資訊入口網站之規劃分析。高雄
科技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未出版,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