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高建新(2002)「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讀後感

課程領導的層級可由國家至班級,校長的課程領導在於學校這個層面。
學校課程領導的功能,在使學校的體系能達成增進學生學習品質的目標,只要能發揮功能的任何角色都可以進行課程領導。
課程領導是一種目標導向過程,使制度與個人達成目標的動態過程,這是課程領導者必須了解的,如文中所提,校長是課程領導推動的關鍵者,主任、組長、課發會、領域小組、諮詢者、資優教師、教師會、家長等是改革的第二促進者。
無論是關鍵者或是促進者,一位課程領導者的應有作為:
1.有規則,使師生有所依循,並在行為中給予課程意義。
2.鼓勵與促進成員之間的溝通
3.建立積極與開放的學習氣氛
4.和教師同仁們共同合作,建立學校課程的願景
5.以專業發展來帶動教師的成長、以身作則作為教師同仁在課程領導方面的典範
6.積極替學校成員爭取所需資源與對外建立良好關係

個人贊同學長針對本文所發表的看法,在這篇文章中,似乎校長要肩負太多的任務,精準決定大方針,妥善分權,找尋課程領導與改革的支援與支持,才應是校長應有的作為。

Data-Driven School Improvement讀後心得

學校進行改革,或是領導者進行決策,教師進行對學生或是自身教學的評鑑,都需要各方資料進行分析判斷。
文中對資料的蒐集所達成的效果持肯定看法,但是也提出先決條件必須是教師將自己視為一行動研究者,對學生的資料進行完整的蒐集,而非單一學也成就。校長則是引領學校成員與增權賦能。
其實資料蒐集必須結合知識管理的概念,也是學校創新很重要的一環,在科技進步的時代,學校成員能夠以電腦將資料儲存下來,學者張明輝提出在學校資料蒐集上的七個作法:
(一)妥善保存處理各項學校行政業務的文件、流程
及相關資料。
(二) 建立學校行政人員工作檔案資料,將處理相關
業務的經驗加以記錄。
(三)舉辦新進人員業務講習,並由資深同仁擔任指
導人員。
(四)設置學校行政資料庫,依授權情況提供同仁參
考。
(五)利用電腦儲存重要業務及活動之資料,並備份或
製作成光碟加以保存。
(六)運用電腦網路將學校行政相關資訊上網,提供每
位同仁隨時查閱。
(七)對負責文書處理之相關人員,定期實施有關知識
管理方面的專業成長活動。
決策是以所收集到的資訊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常依據身邊既有的資訊作決定,因此資訊的精確度(目的性)以及收集過程的效率性是很重要的。

Is Your School's Culture Toxic or Positive?讀後心得

每一所學校都會因其組織成員的結構、所在地區的社會背景、學校的原有傳統以及現實社會的潮流,而形成學校現有的文化特質。在這些因素的互動下他們會形成獨特的一套行為規範與價值體系。而這些規範與價值觀會影響著在這裡活動的每一個成員

一位領導者如何塑造優質學校文化,可以透過下列6個目標來達成:
一、共塑願景
願景是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共享一致的價值、信念、目標,規範人們的行為,願景可以推動組織的進步與發展,提供給組織成員一個認同的標準,好的願景應具有價值性,且每個人都願為實現願景而努力。
帶領學校成員共塑願景,學校領導者應協助學校成員做好準備,創造一個有力改變的學校氣氛,使學校願景能具體表現出來。

二、全員參與
一所優質學校的經營,需要全體教職員供的參與,家長及社區人士的支持,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協助,校友的認同與回饋。

三、團隊合作
學校行政實質運作過程中,必須成立團隊組織,訂定成員角色及任務,建立行為規範,決訂行動程序,執行各項重要的行重要行政與教學任務,並在執行後參照回饋機制,發展學校成員之團隊合作技能、溝通技巧、互助能力、議事能力、協調能力及解決衝突的能力。

四、和諧溫馨

和諧溫馨的學校文化,應可透過學校領導者具有愛心、關懷與尊重的學校經營理念及採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逐漸形塑而成。

五、持續創新

學校創新經營更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參與的過程,其參與的對象包括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區人士,其內容則遍及技術、產品、服務、流程、活動與學校特色的創新等,持續創新也是形塑優質學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

六、永續發展

優質學校文化必須能夠獲得傳承及永續發展,持續關懷師生福祉,重視學校相關人員的意見,將可使優質的學校文化永續傳承並且發揚光大。

如同本文所說,塑造正向學校文化,可以減少學生的負面行為,提升學校形象與增進領導者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與相處氛圍。

Shared Decision-Making讀後心得

以下提出我讀完這篇文章後淺薄的心得,請各位多多指教

SDM為績效責任,為了共同信念(學生成就與改進),而共同決定
SDM的優點是可以提升成員的士氣與對決定的支持,以及產生更有效率的決定

在學校使用SDM的挑戰是,SDM讓學校成員必須有更多的工作負擔與承擔決策錯誤的挫折

在學校應用SDM,也是鼓勵教師能跳脫原有『孤立』作業的習慣,能夠產生跨領域間的合作

施行SDM的學校中,校長並非一個『決策者』,而是『維持者』,讓SDM的機制能夠持續(校長成為一位組織者,勸告者,與整合或營造意見一致性的人),校長的角色就是學校SDM模式中的顧問,在提供學校成員表達意見的機會,提供對議題目前的研究情況,簡化與釐清對議題的觀點,改善學校的氛圍(不服從,對立)

任何教育改革無論是來自中央或民間的勢力,,除非能落實到教室的課程和教學層面及教師主動地參與,否則所有的努力都只會流於短暫的口號,SDM不僅關心學校本位課程發, 更注重這些決策對於學生的幫助,在SDM中,校長的角色同時也包含了分析、諮詢、評鑑、修正、人際溝通協商等活動,或者我們這麼說 ,在學校發展SDM模式的過程中,參與決策的學校成員都兼備研究者、協商者、諮詢者、和評鑑者與被評鑑者等多重角色任務。